介绍
兴国寺塔,又名菩萨塔,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城北十七千米的梁村镇梁村街东,传说为宋代建造。兴国寺,是中国佛教寺院常用的名字,有寺必有塔,所以其塔也名兴国寺塔,由于坐落在梁村,所以兴国寺塔又称梁村塔。
兴国寺塔为楼阁式砖塔,八角十一级,高38.8米,边长2.85米,基座为正八边形,周长22.8米,对边长6.85米,占地面积约33平方米。塔的顶部置葫芦形塔刹。
1999年4月,兴国寺塔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2013年3月5日,兴国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兴国寺塔创建年代无考,传为兴国寺寺僧和当地居民共同筹资兴建,从建筑形式特别是斗拱的风格特点看,兴国寺塔有宋风,为宋代建筑。
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建兴国寺塔。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重修兴国寺。
1986年,山东省政府对兴国寺塔塔基四周维修。
1987年,山东省政府拨专款两万元人民币,对塔基进行加固,由南、西两面由塔基向外20米,填土夯实,边沿用青色方石、水泥砌成护坡,保证塔身安全。
1999年,山东省、高唐县分别拨专款对兴国寺塔进行全面维修,翌年维修竣工。
结构
兴国寺塔为楼阁式砖塔,八角十一级,高38.8米,边长2.85米,基座为正八边形,对边长6.85米,周长22.8米,占地面积约33平方米。第一层为重檐,北面开一门,以上各层均为单檐,每层四门,檐下施以斗拱,整齐有秩。塔的顶部置葫芦形塔刹。
兴国寺塔北底层为重檐。第二层到第十层逐层收分,每层四门,皆单檐,下有陶质斗拱承托,第十层窗呈圭角形。宝瓶式塔刹,刹顶已失。塔体由下而上逐层收分。呈八面棱柱形,瘦削挺拔。
特点
兴国寺塔院山门,为宋代建筑风格,朱红大门,该塔外以青砖白灰、内青砖沙灰砌筑,塔身内的角檐及踏步、塔门等施有木筋。底层为重檐,檐下设斗拱,檐部斗拱构件以青砖切割、磨制而成。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