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简介及历史沿革

山东民生10个月前发布 admin
170 0
广告也精彩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黄河下游,华北平原南端,与河南省接壤。全市总面积16,200平方公里,辖1个市辖区(牡丹区)、8个县、1个县级市,总人口939万人。菏泽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本文将对菏泽市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文化底蕴、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历史沿革

山东菏泽简介及历史沿革

菏泽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旧石器时代,菏泽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新石器时代,菏泽地区的先民们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并过上了定居生活。夏商时期,菏泽地区为兖州之地。西周时期,菏泽地区分属曹、卫两国。春秋战国时期,菏泽地区先后隶属于宋、卫、齐、楚等国。秦朝统一天下后,设菏泽县,属砀郡。西汉时期,分置菏泽、定陶、鄄城、东明、巨野、成武、单父等县,属兖州刺史部。东汉时期,菏泽地区属兖州刺史部,鄄城县改为鄄城国,其余各县仍属兖州刺史部。

三国时期,菏泽地区属曹魏。西晋时期,菏泽地区分属兖州、豫州。东晋时期,鄄城国复改为鄄城县,菏泽、定陶、鄄城、东明、巨野、成武、单父等县仍属兖州刺史部。南北朝时期,菏泽地区先后隶属于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朝统一天下后,撤销菏泽、定陶、鄄城、东明、巨野、成武、单父等县,设立曹州,治所在济阴县(今菏泽市牡丹区)。唐朝时期,曹州属河南道。宋朝时期,曹州属京东西路。金朝时期,曹州属山东西路。元朝时期,曹州属济宁路。明朝时期,曹州属兖州府。清朝时期,曹州属兖沂道。

民国时期,菏泽地区分属山东省的曹州、济宁、东临三专区。1949年8月,菏泽地区全境解放,设立菏泽专区,专员公署驻菏泽县。1952年,撤销菏泽专区,设立菏泽地区。1978年,菏泽地区所属的菏泽县、鄄城县划归新设立的菏泽地区。1983年,撤销菏泽地区,设立菏泽市。2000年,菏泽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菏泽地区,设立菏泽市,辖1个市辖区(牡丹区)、8个县、1个县级市。

二、地理环境

菏泽市地处黄河下游,华北平原南端,与河南省接壤。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东北部为黄河故道和黄河新道的三角洲。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

菏泽市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地热等。其中,石油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此外,菏泽市还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粮食生产大市之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

三、文化底蕴

菏泽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菏泽市拥有众多的历史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等,如鄄城县的鄄城遗址、巨野县的梁山伯祝英台墓、牡丹区的曹州牡丹园等。此外,菏泽市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菏泽弦子戏、曹州剪纸、鄄城砖雕等。

菏泽市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文化名城,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东汉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等。菏泽市还是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每年四月举办的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四、经济发展

近年来,菏泽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努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2019年,菏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97.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