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简介:地理环境与行政区划

菏泽资讯10个月前更新 admin
294 0
广告也精彩

菏泽市位于中国山东省西部,地处黄河下游,东临青岛市,西接河南省,南与安徽省、江苏省相邻,北与东营市、滨州市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4°39′~35°52′,东经114°48′~116°24′。总面积19,600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6.5%,是山东省面积较大的地级市之一。

菏泽市地势较为平坦,以黄河冲积平原为主,海拔高度在42米至37米之间。全市分为黄河、运河、洙赵新河三大流域,其中黄河流域面积最大,占全市总面积的70%以上。菏泽市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5℃,年平均降水量670毫米。

菏泽市行政区划分为2个市辖区、7个县和1个县级市。2个市辖区分别为牡丹区、定陶区;7个县分别为曹县、鄄城县、郓城县、巨野县、东明县、成武县、单县;1个县级市为鄄城县级市。共有43个街道办事处、140个镇、39个乡。

菏泽市简介:地理环境与行政区划

菏泽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据考古发掘,早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菏泽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商朝时期,菏泽地区为莘国所在地。西周时期,菏泽地区设有郜国、曹国、滕国等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菏泽地区成为齐、楚、魏、赵等列国争夺的焦点。秦朝统一天下后,设立郡县制,菏泽地区属砀郡。西汉时期,设立菏泽县,属兖州刺史部。东汉时期,菏泽县升格为菏泽郡。

隋唐时期,菏泽地区行政区划变化较大,先后设有曹州、郓州等。宋朝时期,菏泽地区属京东东路。金朝时期,设曹州,领鄄城、郓城、单城三县。元朝时期,设曹州,领鄄城、郓城、单城、定陶四县。明朝时期,曹州领鄄城、郓城、单城、定陶、曹县五县。清朝沿袭明制,曹州领五县。

民国时期,菏泽地区行政区划多变,曾属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等省份。抗日战争时期,菏泽地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菏泽地区先后设立菏泽专区、曹州专区等。1956年,菏泽专区撤销,所辖县划归济宁专区。1958年,菏泽专区恢复,辖鄄城、郓城、单城、定陶、曹县、鄄城、巨野、东明、成武、金乡、嘉祥、鱼台等12个县。1978年,菏泽地区辖10个县。1983年,撤销菏泽地区,设立菏泽市,同时撤销所辖的10个县,设立10个市辖区。1986年,撤销所辖的5个县,设立5个县级市。

菏泽市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达。全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0多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炭、岩盐等储量较大。全市有各类水库500多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7座。黄河、洙赵新河、赵王河等河流穿境而过,水资源丰富。

菏泽市农业以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为主,畜牧业、渔业也较为发达。近年来,菏泽市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曹县草莓、鄄城苹果、郓城梨、巨野葡萄、东明西瓜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菏泽市工业基础较好,形成了以能源、化工、机械、建材、食品、纺织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特别是近年来,菏泽市加大新型工业化建设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了一批具有较高竞争力的企业。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

广告也精彩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