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茌平圆铃大枣是茌平县的特产,拥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这种大枣因其鲜果形似圆铃而得名,以其个大核小、脆甜和味美可口而著称。历史上,它曾被列为上等贡品。在秋收季节,人们常用它制作醉枣,将鲜枣蘸酒后密封,待春节启封时,酒香醇厚,别有风味。除了鲜食,它还可以制作成枣泥、枣酱、蜜枣和罐头等。晒干后的红枣可以生吃或制作成各种美食。
历史发展
茌平圆铃大枣在茌平区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曾被封建帝王列为贡品。
圆铃大枣经加工、熏制而成的乌枣,宋代即销往东南亚等地。
明、清时期,农田中枣树已成林成片,有“六月鲜花连水香,千家小枣射云红”的诗句。《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载,茌平经运河输往宁波、天津的乌枣每年约10万担。在茌平区肖庄镇圆铃大枣生态园区,有一颗植于明代中期的“枣树王”,树形大,层次分明,最大历史产量达600多斤。枣树王历经500多年沧桑依然根深叶茂,生机盎然。2005年,茌平区政府将其命名为“枣树王”。聊城市林业局也将其列为“古树名木”,进行重点保护。
1957年,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苏联时,特地从茌平选出70棵优质枣树苗,作为礼品赠给苏联人民。
1970年9月,国家把20株圆铃枣树苗赠送给阿尔巴尼亚。
1985年,茌平区枣粮间作面积约6666.60公顷,成龄枣树80余万株,常年产量750万公斤,丰产年份超过1000万公斤。
1986年开始,茌平区进行枣树丰产栽培试验。
2000年,茌平圆铃大枣密植栽培试验取得成功,选育出了抗病能力强、早期丰产的圆铃枣新品种圆铃1号、圆铃2号。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