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子头,又被称为签子馍或小山东锅饼,是山东省寿光市王高地区的汉族传统面食。这种面食的特点是尺寸稍大于巴掌,外层覆盖着金黄色的脆皮。由于制作杠子头的面团非常硬,用手难以揉捏,因此需要用木杠进行翻压,因此得名“杠子头”。其口感脆口,越嚼越香,烤烙至熟透而不产生糊斑。传说这种面食起源于潍县的“流饭桥”村,因应行人的需求而制作。
制作方法
和面时1斤面加3两水,揉不成团,便用枣木杠子压。杠子头火烧制作程序严谨。从和面到火烧出炉,大约需要一个小时。而火烧进炉前,要先烘十分钟,再刮边,这也是杠子头火烧好吃的秘诀之一。 [1]
第一步,和硬面,
第二步,用枣木杠子压。这是个力气活,用的力越多烧饼越有嚼头。
第三步,擀成中间薄,放在平底锅里烙。
第四步,开吃,凉吃越嚼越香;热吃,用菜、肉去烩,柔韧不散,非常有味。
因做火烧的面很硬,手揉不动,需用木杠翻压,故名。其形圆、个头大,每个约250克,边厚里薄,中间隆起。其特点是面硬、烤烙熟透而无糊斑,吃起来脆口,越嚼越香。收藏期长于其他面食。后改手制为机器生产,质硬味香耐嚼。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