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武城美食

郭庄旋饼

郭庄旋饼,传统名点,相传起源于明朝初年,是山东武城小吃,由面点师精细加工并烤制而成。

标签:
广告也精彩
广告也精彩

简介
郭庄旋饼,传统名点,相传起源于明朝初年,是山东武城小吃,由面点师精细加工并烤制而成;外焦里嫩;味香不腻,百吃不厌,易于保存。“郭庄旋饼”,圆形,碗口大小,烧饼一般厚薄。白面包皮焦黄酥脆,荤素饼馅鲜嫩透熟,老幼适口,不仅无一般饼食不易消化的缺点,且有增进食欲的功效。
起源
郭庄旋饼是国内独具风味的熟食加工产品,该产品始于元朝,兴旺于明朝,在长江以北,郭庄旋饼遍布各城镇。
传说
旋饼原名“郭庄馅饼”,首创人为明末村民刘汉帛和沙国才。据刘氏子孙相传,旋饼得名于明末起义领袖李自成。崇祯十七年正月,刘、沙二人到武城赶庙会,一个“先生”装束的中年顾客,吃饼后算账,连声说好。二人顺口询问“先生哪庄?”“我是大顺。”“先生大名?”“永昌”。客随手取记账纸笔,书一“食”字,将字纸在嘴边旋转一周,做擦嘴状,而后离去。二人不解。当年武城四月庙会,会上风传李闯王坐了天下,国号“大顺”、改元“永昌”。“大顺皇帝还吃过郭庄旋饼哩。”刘沙二人大悟,遂以“食”“旋”二字合为一字,“郭庄馅饼”的牌号改为“郭庄旋饼”。从此,“郭庄旋饼”之名飞传。
制作方法
旋饼饼皮需用上等白面和香油,据不同气温掌握软硬;饼馅以鲜肉、香油、甜酱、葱、姜、韭菜、鸡蛋、豆腐等为主要原料,根据荤素不同,分别按比例调配。生旋饼要先放在前灶的鏊子里,把正反两面烙挺实,在放进后灶铛子里烘烤。饼在铛子里由百多块圆形瓦砾(即所谓“百座山”)支撑,随时翻动,随翻随擦油、故烙成后皮焦而不糊,馅嫩而透熟,兼有清香、焦黄,芝麻香的味道。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广告也精彩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